2015年的房地產行業,互聯網+成為了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最早挑起這個話題的,仍然是帶頭大哥萬科,此后,大凡在行業中排得上號的房地產企業,大多數都舉起互聯網大旗。從最初的互聯網營銷,到如今如火如荼的互聯網社區O2O,房地產商即便還沒能夠找到盈利點,但不可否認的是,開發商對于現有社區資源的重視度已經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對于何為社區O2O,開發商們的定義大體一致,指的是移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普及的時代,通過線上到線下資源的整合,完成產品或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其核心正是以社區生活場景為中心,構建用戶與商家、上門服務提供者之間連接的平臺。
開發商中最先進入這一領域的是花樣年。其旗下的彩生活彩之云APP上線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收益。此后,該項目成為眾多大型房地產開發商必爭的陣地。
2015年4月20日,萬科將其V-LINK概念推向市場,其內涵包括WeWork(創業社區)、WeHealth(健康社區)、WeLearn(成長社區)、WeShare(共享社區)等四大方面的建設,是一種全新的由業主充分參與共建共享的社區服務平臺。
碧桂園、綠城、保利、龍湖等多家上市公司跟進此項業務,計劃將物業公司分拆上市,而其噱頭除了參考花樣年旗下的彩生活之外,更吸引眼球的當數如今炙手可熱的互聯網O2O概念。
從客觀因素看,開發商們做社區O2O有天然的優勢,因為凡是大型房地產企業旗下都擁有廣大的社區資源和客戶群體,而且擁有成型的物業管理團隊,在此基礎上植入O2O概念十分簡便。
雖然愿景看起來不錯,但截至目前,大多數開發商仍然處于摸索和卡位階段,最終能否盈利以及如何盈利,目前仍不清晰。尤其是用戶黏性問題,恐怕是開發商的社區O2O在與傳統電商的激烈競爭下,必須面對的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