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O2O概念紅透半邊天,成為創業圈現象級的事件。但是看上去這么美好的一切在今年年中時,突然出現形勢大反轉,資本寒冬來了,在11月份,一份涉及美業、餐飲、社區、餐飲等數百家O2O企業血淋淋的死亡名單,見于各個媒體的頭條,O2O創業仿佛進入了高寒地帶的禁區。O2O創業是否還有前途?是階段性調整還是行業性衰變?
不同階段的O2O模式演變
在1.0早期的時候,O2O線上線下初步對接,主要是利用線上推廣的便捷性等把相關的用戶集中起來,然后把線上的流量倒到線下,主要領域集中在以美團為代表的線上團購和促銷等領域。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著主要是單向性、粘性較低等特點。平臺和用戶的互動較少,基本上以交易的完成為終結點。用戶更多是受價格等因素驅動,購買和消費頻率等也相對較低。
發展到2.0階段后,O2O基本上已經具備了目前大家所理解的要素。這個階段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升級為了服務性電商模式:包括商品(服務)、下單、支付等流程,把之前簡單的電商模塊,轉移到更加高頻和生活化場景中來。由于傳統的服務行業一直處在一個低效且勞動力消化不足的狀態,在新模式的推動和資本的催化下,出現了O2O的狂歡熱潮,于是上門按摩、上門送餐、上門生鮮、上門化妝、上門洗狗、滴滴打車等各種O2O模式開始層出不窮。
在這個階段,由于移動終端、微信支付、數據算法等環節的成熟,加上資本的催化,用戶出現了井噴,使用頻率和忠誠度開始上升,O2O開始和用戶的日常生活融合,成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是,在這中間,有很多看起來很繁榮的需求,由于資本的大量補貼等,虛假的泡沫掩蓋了真實的狀況。有很多并不是剛性需求的商業模式開始浮現,如按摩、洗車等。同時人力成本高居不下,供應鏈等問題的管理等等開始慢慢暴露,在資本潮水退去后,真實的弊端開始暴露,哀嚎一片。
到了3.0階段,開始了明顯的分化,一個是真正的垂直細分領域的一些公司開始凸現出來。比如專注于快遞物流的速遞易,專注于高端餐廳排位的美味不用等,專注于白領快速取餐的速位。另外一個就是垂直細分領域的平臺化模式發展。由原來的細分領域的解決某個痛點的模式開始橫向擴張,覆蓋到整個行業。
比如餓了么從早先的外賣到后來開放的峰鳥系統,開始正式對接第三方團隊和眾包物流。以加盟商為主體,以自營配送為模板和運營中心,通過眾包合作解決長尾訂單的方式運行。配送品類包括生鮮、商超產品,甚至是洗衣等服務,實現平臺化的經營。
另外O2O還出現了一個新動向,很多創業公司摒棄原來的純輕資產的模式,開始加入硬件、線下店鋪等資產和元素,建造屬于自己的護城河和競爭優勢。妙生活就在搭建自己平臺的同時建設了自營店鋪,美味不用等推出了自己的排號的硬件,使用戶排隊不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速位幫助餐廳搭建了智能取餐柜,使白領用餐到店立取等。
O2O的本質是連接和重構
O2O本質是用互聯網,改善消費者和服務提供者的連接和重構。O2O的最大幫助化繁為簡,使用場景多元化。將原本繁瑣、環節在保障完成質量的前提下,將流程簡單化。O2O在發展的過程中,在原有長鏈條的單向進程里,分為多條線程同時進行。原有的單場景進行的業務現在經過分解可以多進程解決方案。比如打車,原本場景是在路邊招手,現在通過滴滴在餐廳、辦公室、家里等場景隨時隨地都可以下單,到約定地點上車。
由于場景的多元化,使得原本效率低下的鏈條被打破,重新有機的組合,實現了量變到質量的過程,行業生產力被極大釋放。之前發展的很多的O2O都是在基本層面的解決一些皮毛問題,并不是真正解決一個行業升級或者用戶的核心需求。
由于國內的服務業長期存在著人員素質較低、自動化程度低、同時成本逐年增加等現實情況,利用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實現產業的升級和生產力解放是大勢所趨。而O2O正是迎合了這個大勢。
九軒資本的劉億舟在談到O2O時,有過非常到位的解讀:“互聯網商業和傳統商業最根本的區別在于流量機制發生了改變。傳統商業依靠線下地理位置存在感導流,而互聯網商業則依靠線上信息平臺聚合用戶流量。這一變化重構了線下服務資源分布的密度和空間,從而在更大的范圍內實現了用戶密度和資源密度的匹配,進一步解決了時間差和空間差所導致的市場效率的壓抑。”
O2O把原本成帶狀的分布的資源分解成了顆粒狀,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分布在多個場景里。《即將到來的場景時代》里提到:“服務就是一種商業機會,未來每個產業都會受到情景時代的影響。”在這其中,O2O是最明顯的明顯的,由于移動設備、傳感器、定位系統等結合制造出許多海量的有用的數據,系統對于這些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和處理后,再提供給用戶最適合的服務。后續的O2O會朝著更加精細化的運營的方向縱深發展。滴滴打車、餓了么、美味不用等、速遞易等,用戶的大數據服務、精準化營銷等商業價值會進一步被發掘和放大。
什么樣的O2O才能生存下來?
為什么在2015年下半年,上門按摩、上門洗狗、上門洗車等O2O創業公司批量死亡。一個能夠持久發展的行業都有著自己的規律。河貍家的創始人雕爺和投資了滴滴打車的金沙江朱嘯虎等共同總結是三條:高頻、剛需、規模化。根據這三個標準,已經倒閉的上門系列的這些公司,要么是三點都不符合,要么是只符合其中的一兩個點。以上門按摩為例,既不是高頻,也不是剛需,在規模化方面也會受到按摩師等資源的影響,是個徹頭徹尾的偽概念。上門洗狗這種項目更是不值得一提。
高頻:高頻這個詞在O2O創業者和投資人中間提到的是特別多的一個詞。用戶在這個服務時是否需要頻繁使用,這樣成為判斷一個項目的核心標準之一。只有高頻次的需求,才有可能在規模化和。不管是京東還是58等大公司,他們進入到O2O領域時,都是選擇高頻次服務作為切口,這是一個用來拉動其他用戶需求的切入點。比如58的保潔和美甲,雖然一個小時25塊錢的鐘點工服務很難實現盈利,但在積累起用戶需求后,由此延伸的家具保養、奢侈品保養等高利潤的領域。現在發展的好的O2O代表性公司,新美大、滴滴等,莫不如此。
剛需:所謂的剛需,就是從行業的角度上,用戶對此是有強需求的。不存在用戶想不想選擇,由于客觀的需求存在,只存在著選擇哪家的問題。真正被剛需的用到是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衣食住行,例如衣(e袋洗)、食(新美大、餓了么、美味不用等)、住(airbnb、途家)、行(滴滴、uber)。這點也很符合馬斯洛的人性的需求理論,生存是第一需求。
規模化: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能夠快速起量,并能夠經過標準化流程后快速復制的。金沙江朱嘯虎的理解是“一個O2O項目如果半年之內不能起量,基本上就沒啥機會了”。成功案例也證明了這個觀點,e袋洗除了洗衣服之外,慢慢擴張到洗鞋、家政、奢侈品護養,服裝品牌的新品展示推廣等,未來將拓展至鄰里服務生態圈的相關服務項目。而滴滴打車從出租車開始,擴張到專車、代駕、巴士、航空、新車出售等。
餐飲領域同樣如此,餓了么在外賣、正餐、水果等之外,開始嘗試整合商家這段,涉及到原材料供應等等。上門類很多服務中,雖然存在著用戶需求,但是無法規模化,因為受限于技師的數量,同時技師每天服務單數是有限的,要形成壟斷性的規模化非常困難。
目前的O2O正處于前一波波浪式的行業大發展后,泡沫破滅,回歸理性的調整階段。任何一個行業,都會經歷誕生—發展—高潮—調整—升級等螺旋形的發展和上升。在目前這個階段洗禮和生存下來的項目,更加切合行業發展的需求,它們才是商業的真正的未來。正如那句老話說得好,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